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个名臣,叫宁武子,在卫文公、卫成公两代卫侯执政时都担任重要职务,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人物。孔子讲过一段话评价宁武子,他说:“宁武子,邦有道,则知;邦无道,则愚。
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行及也。”这是原话,不太容易明确。翻译过来就是说:宁武子这小我私家,国家有道的时候,体现的很有智慧;国家无道的时候,又体现的很愚蠢。
他的智慧是可以到达的,但他的愚蠢,别人是达不到的。这段话谈到了“有道”与“无道”,提到了“智”与“愚”,是孔子凭据宁武子的作为而言的,那么宁武子在历史中的体现到底如何呢,这就要从他侍奉的两代卫侯说起。
01邦有道,则知在古代知通智。邦有道相对于邦无道而言,据史纪录,卫文公是一个很有历史功劳的国君,邦有道指的就是他执政时期。卫文公的上一代国君是他的哥哥卫戴公,属于临危之际登上大位,几个月后就因病去世了,卫文公是继任者。
卫文公的上上一代国君是他的叔叔卫懿公,在位八年间庸碌无为,在政治上毫无建树,他另有一个特此外喜好,喜养鹤,还给仙鹤封了官位,定期发放俸禄。由于昏庸,招致卫国群臣的反感和民众的不满,很不得民心。由于君臣失和,一个国家是很难强盛的,在厥后与狄人的作战中,卫懿公领导军队迎战,效果出师倒霉,被杀死了。卫文公正在一个内忧外患、国力式微的形势下,走向大位。
他执政后开始广纳良策,听取各方声音,颁布有利于国家生长、人民团结的政策,不几年间就让卫国有了转机,又开始繁荣富强起来。宁武子是资助卫文公治国理政的一代名臣,因为卫文公有道,宁武子敢于进言进策,做事努力主动,勇于任事,干出了一番业绩,展现出了他的才智。02邦无道,则愚愚,指的是愚蠢,这里的愚,是大智若愚之意。
接替卫文公上台的是卫成公,是一个刚愎自用而又脾气急躁的君王,听不惯他人的意见,执政任性专横。相比于卫文公,卫成公就是无道之君了,卫国的大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做事努力果敢了,变得兢兢业业,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,有的大臣不惜隐退而逃难。在一个自以为是的君王身边做事,是很难的,想有些作为更难上加上。
宁武子只好改变以往的做事态度和方式,来适应新的政治情况。孔子说他“邦无道则愚”,就是说他到处体现出不懂的样子,给人感受就像是愚笨的人一样。事实上这只是他通权达变的一种方式而已,他的愚是凭据差别境遇适时调整的“大智若愚”,而不是真的愚蠢。孔子说像宁武子那样有智慧并不难做到,但像他那样实时的调整改变自己、甚至有时不惜装疯卖傻,这不是每小我私家能做到的。
可以发现历史上的宁武子是一个“善变”的名臣,这是他国家无道时出来做事,而又能得以保全的过人之处。如果您喜欢我的原创文章,接待关注账号!谢谢点赞、留言、转发。
本文来源:球王会-www.ptmnls.com